返回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20章 天渊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420章 天渊池

    六月初的河南已有几分暑热,邵勋不辞劳苦,来到了汴梁劝善坊。www.luanhen.com

    大嫂张氏去世了,无论如何他要到一下场,

    大侄子这会应该还没收到消息。部勋这次也不打算夺情了,就让他在家好好居丧吧。

    邵勋一直留到六月中才返回洛阳,于天渊池中休养,顺便翻看各类奏疏。

    给事中桓温、侍御史逢辟、黄门侍郎梁综、秘书郎王羲之四人陪伴在侧。

    桓、逢二人的职责是预览奏疏、军报乃至书信,然后分门别类,王羲之随时待命,草拟诏书。

    「单于府、安北府报,诸部鲜卑义愤填膺,愿发精兵劲骑,自山后西进,以助王师。」桓温朗读的声音抑扬顿挫,让人听着悦耳无比。

    邵勋猛地拉起鱼竿,发现没上货,于是又往水里打了一窝,随口问道:「元子可知当年拓跋猗迤西征时用了多少人?」

    「或有十万之众。」桓温答道。

    「壮丁健妇加起来或有十万之众,但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接战,在前方厮杀的不超过三万人。」邵勋说道:「他是先征讨漠北,打得漠北诸部狼奔家突,纷纷臣服,然后带着一众降人,如滚雪球般西进。这是个能人啊,挽狂澜于既倒。若无他,拓跋鲜卑可能已经提前三十年分崩离析了》

    桓温没有说话。

    连邵勋都没见过拓跋猗迤,更别说他这个年纪的了,没感觉。

    「从北边草原进兵可行,但首先要让出征各部先变成‘胡人’。」邵勋说道:「已经抵达的各部别急着西进凉州,就让他们屯于河南地,牧马整训。此一万人,暂由安北督护杨会管制。拓跋鲜卑诸部愿意出兵,那就让他们出兵,拣选五千人好了。朕本来还打算放他们一马的,嘿!」

    说罢,鱼竿一甩,落入水中。

    这条进兵路线肯定是要利用的。

    整个欧亚大草原其实是连成一片的,自古以来不知道多少部落经此迁徙、流动乃至征战,以至于被人称为「欧亚草原高速公路」,其实就是因为胡人逐水草而居,可以一边前进,一边放牧,沿途的牧草、河流就是他们的补给来源,牛羊马驼则是生产补给的工具。

    趁着现在在草原上还有威望,那就狠狠消费一把。等到后世子孙,阴山附近的部落兴许还能命令一番,再远可不一定能支使得动了。便是强行驱使阴山两侧的部落经大草原西进,也会面临阻截,因为人家不一定怕你,不买账,不愿借道。

    想利用这条「高速公路」,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完全统一或大体统一的草原大汗自然可以,中原天子则难上很多,邵勋印象中能如此调用胡人部落兵力、补给的只有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一一苏定方率唐军及回、突厥仆从军,在草原上追击三千里,彻底攻灭西突蕨。

    另外,即便能调用胡人的牛羊、马匹、兵力,汉军自己也要会骑马,不然跟不上趟,这就淘汰了历朝历代大部分军队了。

    苏定方初战,五千人下马结阵,长矛向外,弓弩齐备,大败突厥,以及最后一战时,一万步兵带着三千骑兵,一天一夜疾驰三百里,取得了突然袭击的效果。

    这对步兵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就是要会骑马,即当骑马步兵一一这需要步兵不能太穷,平日里能接触马,有一定的基础骑术。

    其次凶悍敢战,胸中有着一股对功名利禄的饥渴一一这需要武人能出将入相,真的有上升空间。

    邵勋仔细想了想,大梁朝禁军诸部会骑马的步卒其实不少,但还比不上府兵。

    即便是左右金吾卫、羽林卫这些编制上是步兵的卫土,养马的人其实不少,没养马但会骑马的人更多,他的选材范围是非常大的,

    或许可以在河南、河北抹选精锐,加强一下北路军,同时也给这些府兵们一个立功的机会。

    「继续念。」他收回思绪,目光又汇集到了鱼竿上,吩咐道侍御史逢辟上前一步,禀报道:「关西转运使庾公奏,自春及夏,雍州已输粮百一十万斛至武威。秦、河二州亦输粮三十万斛至酒泉。另,去岁八月,河会输往张掖的三万斛粮豆在大斗谷(大斗拔谷)遭劫,今已查明,乃秃发鲜卑所为—

    「混账东西!」邵勋忍不住骂了一句。

    他先前以为是多年来一直敌对的吐谷浑鲜卑所为呢,没想到居然是被册封过的秃发鲜卑搞的事。

    联想到秃发推斤那副恭顺模样,他现在只觉得恶心。

    尔母婢,装给我看的是不是?以为我老了是不是?

    邵勋鱼都懒得钓了,脑海中已经设想了秃发氏的一百种死法。

    逢辟离得近,下意识感受到了天子身上散发出的危险气息。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年迈的天子似乎愈发可怕,他可能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宽容.

    「先不急,继续念。」邵勋又提起了鱼竿,似乎方才那阵发怒只是一阵风,已经过去。

    这次轮到桓温了,只听他说道:「太子请普赐右金吾卫、右龙虎卫府兵绢二匹。」

    邵勋点了点头,道:「照前例,准了。」

    「是。」桓温应道天子说的「前例」就是太子之前送来的奏疏,主要涉及到在上党、太原、雁门、新兴四郡开办军学、县学、郡学,并给予一些太学、国子学入学名额。

    天子看到后就同意了。这让桓温心中愈发确定,天子就是让太子北上并州施恩的,甚至让他八月才回来,摆明了要他在那边巩固基础:郡县、军府、胡人、镇兵等等,悉数施恩。

    这个路铺得真是让汉以来诸多太子羡慕不已。

    不过也难说啊,汉武帝一开始对太子也很好啊,也为他铺路了啊·—

    桓温很快便掐灭了这个念头,此事不宜深想,更不宜卷入。作为驸马,置身事外是最合适的,

    就目前来说,景福公主在宗室中地位不低,给了他置身事外的本钱。

    不过,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些野心与渴望被按在给事中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他真的腻了,甚至想外放到边郡当个太守。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公主说他是陛下留给太子用的,父亲桓彝也这么说过,两人都让他耐心一些,不要着急。

    喉!没办法。

    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了。至少在给事中这个位置上,他通过预览奏疏并给出摘要的权力,深入了解了天下的方方面面,同时反复琢磨政事堂三位宰相及天子的处理方案,颇有心得。

    简单来说,他觉得自己的眼界大大开阔了。

    神奇的是,这种政治层面的眼界,又反哺到了军事层面,让他对很多战事的起因、经过及善后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后如果率军出征或镇抚一方,他觉得自己的手段更丰富了。

    桓温结束后,侍御史逢辟又上前,禀道:「陛下,棘城李公奏报,慕容仁多次侵掠扶余。慕容翰责之,反为其讥为‘忠犬」。

    「李重怎么说?」邵勋问道。

    「李公认为暂时不宜轻举妄动。」逢辟说道。

    「理由呢?」

    「平州世兵尚不堪战,便是加上幽州世兵,亦无必胜把握,此其一也。」逢辟回道:「宇文三分之后,逸豆归大为不满,虽未敢轻动,然私下里怨言极多,不可不防,此其二也。平州胡部人心未附,一旦逼反慕容仁,可能引得诸部群起反叛,此其三也。慕容仁昔年据辽东,两败慕容,一度声势鼎盛,却不能进兵棘城,只想着割据自立,此谓‘谋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非雄才也。他已遣人至玄训斥,慕容仁必不敢反,此可稍稍平息事态,待朝廷解决西域之后,再行处分不迟。」

    「拿来。」邵勋放下鱼竿,手一伸,道。

    逢辟将奏疏递上。

    邵勋接过后,仔细看了一遍,又递了回去,道:「李重太小心了。朝廷征西域,资粮多取于潼关以西诸郡县,关东并无扰动。而今休养生息了两三年,便是再征一遍辽东又如何?」

    逢辟听得头皮发麻。

    再征一遍辽东·谁来拉住天子啊!

    绝望的是,当今天下似乎没人拉得动天子,一个都没有。

    「罢了。」邵勋叹了口气,道:「朕在洛阳,李重在棘城,他说了算。就这般处置吧。「

    逢辟松了口气。

    天子还是有理智的,虽说这会真的再下诏征辽,天下也乱不起来,但真没必要这么做。

    他默默退了回去,将位置让给桓温。

    桓温清了清嗓子,道:「陛下,七日前右羽林卫将军苗公出外巡视时,于馆驿———”

    君臣数人就这么问对了一下午,把最近积累下来的事务清理一空。

    至傍晚时分,邵勋看了眼桶里那条还没巴掌大的鱼,默默叹了口气。

    侯三前些时日刚往池子里放了不少鱼啊,怎么钓不到呢?这坑也太黑了。

    「来人!张网捕鱼!」他下令道:「做好鱼羹后,送往崇华殿,朕今晚在那边用膳。」

    桓温等人尽皆低头,默然不语,这事不归他们管。

    中常侍侯三远远听了,大声应了,然后熟门熟路地操办了起来。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