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诡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06章 割痼焚契弈薪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3605章 割痼焚契弈薪危

    暮色渐沉。www.biquge700.com

    斐潜沉默着,贾诩也同样沉默着。

    斐潜虽然表面上严肃,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生气,因为生气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尤其是因为别人的事情而生气。

    贾诩的策略,有所隐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时候,贾诩的策略都有一些负面效应。

    只不过那些负面效应都不会出现在贾诩身上就是了。

    就像是这一次贾诩的献策,有效么?

    肯定是有效的。

    但是肯定也有副作用。

    贾诩给斐潜的献策,也是如此。

    表面上是可以解决山东士族子弟投靠的问题,甚至在短时间内还会有很强的安抚作用,示范效果,然后就可以看见乌泱泱的一群山东士族子弟趋之若鹜的挤到骠骑的裙下,噗嗤一声拜倒,争先恐后的表示『忠诚』。

    斐潜只需要挑选出几个来,扔出些肉骨头,就可以坐在上面,看着地下争抢成一团。

    可这样真的就好么?

    其他人好不好不知道,但是贾诩肯定是好的。

    毕竟斐潜要效仿商鞅立木,至少要让这根木头竖起来不倒吧?所以贾诩基本上也就将自己从朝堂争端当中先给抽了出来,摆放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上,只要贾诩不作死,基本上也就不会死了。

    可惜现在被斐潜戳穿了。

    贾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平常无异,可是他的后颈毛却立了起来,似乎在空气当中接触探知到了一些什么……

    沉默的时候,如果手头上有些什么东西还好装作忙什么事情,要是一点事情都没有的干坐着,就难免尴尬了,而且沉默得越久,便是越发的尴尬。

    火烛噼啪爆了个烛花,勉强算是打破了沉寂。

    『臣年老昏聩……』贾诩借着烛花的声响,打破了沉寂。

    『之前献策的时候,可没见你什么昏聩。』斐潜摆摆手说道,『那些什么套话就不用说了。说正事。』

    『唯。』贾诩习惯性的拱拱手,『主公英明。』

    『还英明?都快被你卖了……』

    斐潜低声嘀咕着,忽然觉得有些饿了,便是扬声吩咐送点吃食来。

    和贾诩谈话,是一项费脑子费能量的事情。

    很快,侍从送上了些胡饼。

    胡饼,其实就是烤制的饼子,上面多了些芝麻。

    斐潜示意贾诩也吃,便是拿了一个饼子啃起来。

    饼烤得很干,比较硬,芝麻碎粒容易掉,所以斐潜也就习惯的用手托着下巴,然后啃完了之后便是将手里面的碎屑和芝麻粒也倒到了嘴里。

    贾诩看着,忽然眼眶有些红,便也是低下头,慢慢的啃食起来。

    片刻之后,贾诩也吃完了一个饼子,用巾布擦了擦嘴,喝了口茶,便是说道:『臣还有一策,可效光武旧事。令各家遣子入关中为质,赐长安宅邸……』

    『飞熊轩?』斐潜问道。

    贾诩微微点头,然后又是摇头,『若是……也可以送回去。』

    飞熊轩里面,原本是废材聚集所,但是后来袁尚倒是走出来了,在京兆尹下面当一个小书佐,而刘璋依旧浑浑噩噩。

    斐潜大概能明白贾诩的意思。

    如果说这些家族派来的人可以调教……

    嗯,反正大概是这个意思,那么就可以走出来,但是如果说不能调教的话,那么就是关起来养到废,然后在有需要的时候扔回去。

    斐潜也点了点头,然后也摇了摇头。『此策……也可行,不过么……文和此法,难免拾前人之牙慧。若是寻常之地倒也罢了,偶尔个别心志坚定之辈,就会出大事。』

    斐潜说道,『更何况……我要的是能用之才……而不是养在笼中的雀鸟。』

    贾诩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还有一策……或可效仿晁错削藩之策,令各郡举发私藏甲胄者……』

    府衙之外,传来更鼓声,惊起栖在柏树上的夜枭。

    这一策,难免有些黑。

    贾诩现在所献的策略,大概有些类似桃杀多士,反正动手的是士族他们自己,然后斐潜就只需要看着,或是偶尔装糊涂,推波助澜一下即可。士族之间,显然也不是铁板一块,纵然有联姻,但是在很多时候因为利益倾轧的关系,导致这些士族内部的矛盾也不少。

    其他的不说,单说如果曹操被打垮了之后,恐怕就有不少人想要置曹氏夏侯氏为死地吧?就像是当年韩馥被袁绍赶跑之后,根本都不用袁绍亲自动手,排着队想要搞韩馥的都能排到厕所里。

    斐潜瞄了一眼贾诩。

    这家伙,不会猜到了自己为什么留着夏侯惇一口气了吧?

    山东士族,其实有点像是围墙内的兄弟,相互之间多有联系,如果说斐潜压迫太过,那么反而会促进围墙内的这些人抛弃原先的矛盾,团结起来对外。

    曹操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在忍耐这些『兄弟』的聒噪,忤逆,偷偷摸摸的挖墙脚,但是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将围墙一口气挖塌,曹操也是断然不能忍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兄弟之间有可能团结,也有可能反而加深相互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人心人性毕竟是多样的,曹操在赌,斐潜也在赌,而现在贾诩献策,也是要赌?

    『鼓励相互残杀,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斐潜笑道,『然后收天下之兵,宛如始皇帝一般?可是始皇帝又能坚持多久?一世而已。』

    斐潜没有明说,但是他相信贾诩能够明白。

    如果说斐潜这一次打下了山东中原,那么在斐潜这一世,凭借着横扫六合的气势,山东中原地区即便是有什么不满,也未必敢当面跳出来,即便是偶尔个别跳出来,也无法带动其他被斐潜打趴下的士族子弟,也就自然成不了什么大事。

    可是斐潜一旦死了……

    但是实际上这几个字还有另外的一个解释……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就像是斐潜之前所言的那样,明知道这个有问题,那么还有必要继续去做么?

    贾诩叹了口气。

    斐潜英明是好事,但是太英明……

    就像是甲方一旦太内行了,乙方就肯定开心不起来。

    贾诩望着烛火晃动,蜡烛的融化的蜡水顺着灯台流下,凝固,低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用焚券市义之法……』

    斐潜动作一顿。

    这甲鱼,终于是说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且详言之。』

    斐潜示意。

    贾诩沉声说道,『山东士族豪右,多有兼并田亩,私贷银钱者……若以主公新律,行之山东中原之处,百姓必是箪食壶浆。』

    斐潜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的意思,斐潜能明白。

    贾诩说百姓『箪食壶浆』,那么就意味着士族乡绅满腔仇恨了。

    不过看贾诩想要表达的,似乎并不仅仅只有百姓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和反差,而是另有其他……

    斐潜顺着贾诩的目光,落在自己的桌案上。

    桌案之上,贾诩目光落处,摆放着是斐蓁的文章。

    明白了。

    之前贾诩评价『略浮于上』,那么斐潜在山东如果推行新田制,那么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百姓,而是能不能解决『略浮于上』的问题。

    山东中原的百姓,和关中的百姓也是一样的朴实,单纯,但是同样的,也有一些陋习。不是说所有的普通百姓都善良,也不是所有的士族子弟都邪恶,在某些事情或是某个阶段上,善良和邪恶都是相对的。

    『文和之意……』斐潜眯起眼来,『这些山东中原百姓,会和当地乡绅豪右一同配合,以坏新制?』

    贾诩叹息道,『莫须有也。臣今日有闻,陇右羌汉杂居,汉民寻得汉吏,擅改地界……初时臣未知之,便是今日改三寸,明日增一尺。汉民一人改之,便是群起改之。羌民理论不过,便是寻聚部落之众殴之……而后汉民告羌人行凶,巡检至,捕羌人……臣如今都不知应如何判决……』

    『嗯……』

    斐潜闭上了眼,叹了口气。

    贾诩是在说汉人和羌人么?

    是的。

    但是也不是。

    『主公,不如……』贾诩看了看斐潜的脸色,也知道他说的意思斐潜明白了,『不如……』

    『不可。』斐潜摆手。

    贾诩低下头,眼角闪过些莫名的神色。

    斐潜倒是没注意到,因为斐潜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当然,斐潜完全不管,也可以。

    玩乐谁不会?

    放弃谁不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英汉大词典,放弃第一行。

    多少年来,士族乡绅逼着自己孩子死命苦读,用养蛊的方式培养下一代的家主,却对着平民百姓说玩吧,快乐吧,学习没什么用,知识也没有什么用,人生不能光读书,人生还有很多事情很精彩……

    是的。可是首先要有能力活下来,要活得好,才能有精彩可言,才能有其他的事情,否则天天忙着要生存,要对付三餐,要支付父母的赡养费,要给孩子买课外教材,要给银行缴纳贷款,然后看着学识更多技能更强的那些人过着宽裕的生活,是会觉得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玩乐够本了,还是觉得当年为什么不能多读两本书?

    『汉羌之事,送至参律院议之。』

    斐潜做出了决定。

    『主公英明!』

    贾诩立刻滑下肩膀,低头而拜,似乎是卸下了什么重担。

    『文和啊……』斐潜点了点甲鱼。

    贾诩装傻,傻笑而应。

    『算了……士元有策,山东乡绅,可依河东旧事……』斐潜看着贾诩,『文和以为如何?』

    『河东士少。』贾诩惜字如金。

    斐潜点头,明白了。

    确实是如此。

    同样的一件事,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以及要扩展到一百人,上千人,直至万人以上的时候,每一个数量层级,都是不同的概念。

    要不然就不会在后世每一次阅兵的时候,都是让世界震惊了。

    屁股歪了之后,是很难重新坐正的。

    『可有策破之?』斐潜问道。

    贾诩叹了口气,『可立「平准署」。』

    斐潜重复了一遍,不是太明白。

    『化田为契,田皮可沽,田骨禁售。』贾诩清了清嗓子,『普天之下,莫非王田啊。』

    以天子之名义,将郡县制之内的田产更发『红黑双契』,红契载明所有权,黑契记录使用权。农户持红契可世代承袭田骨,黑契则允许流转但严禁私下买卖。

    斐潜听了,眉毛略微挑了挑。

    这似乎有些后世那种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理念。

    这么早?

    斐潜想了想,历史上似乎确实很早就有这样的理念了。

    不过好像不是汉代。

    这甲鱼是怎么想出来的?

    还是说这一句『莫非王土』之中,就已经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如果只有公田而无私田,则天下之人皆为疲懒,而如果只有私田而无公田,那么天下之人必然贪占成性。

    『好比养蚕缫丝,』贾诩还担心斐潜听不明白,特意解释了一下,『桑树归主家,蚕室可租佃。』

    斐潜微微点头。

    他想到了一些史书上的描述。

    比如《食货志》,这称得上是华夏古代的经济数据库。

    自从汉代开始,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的《食货志》。

    而在这些《食货志》的数据当中,如果进行纵向的对比,就会察觉到一条令人震惊,并且也有些无奈的规律——各个封建王朝的耕地面积峰值,大概都是出现在建国百年之时。

    西汉的827万顷肥沃田地,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提供了底气,唐朝的620万顷耕地,则托起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在这些数据背后,隐匿着比金銮殿上的刀光剑影更为扣人心弦的博弈。

    宋代的《食货志》中记录了汴京粮价出现的三次大幅波动。从表象上看,这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实际上却是土地兼并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是后世米帝1%的豪强稍微有所波动,便是波及了千万亿级别的金融市场一样。。

    东汉时期,全国耕地登记在册的数目就在不断减少,甚至有出现前后数据,减少30%以上的情况,而因为皇帝对于这种数据不敏感,加上大臣本身也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因此这种原本可以敲响警钟的数据,就成为了废纸,哦,废简一根。

    也不知道是甲鱼受到了斐潜的影响,还是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他所提出的这个使用权所有权的分离制度,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田骨田皮分离制度,而且还加上了『王田』的名义,在官方契约上引入编号登记系统,每份地契需在国郡县三级平准田署备案,尽最大可能杜绝地方官吏作弊。

    当然,这依旧不能避免官吏和地方乡绅相互勾结,贪污腐败,但是至少国家层面上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数据,至于是睁一眼闭一眼,还是等过年的时候杀两头猪,也就是看具体操作了……

    『除此之外,可用青苗联保之法。』贾诩继续说道,『田契十户,相互结保,共贷官仓粮种。耕牛田犁自备,秋获之时,需先售常平官仓,以换免役券。』

    斐潜沉默着,点了点头。按照贾诩的说法,这样既可以解决了小农借贷的问题,也避免了因为借贷而产生出来的田亩兼并,而且还可以用免劳役的券来增加官仓的优势,尽可能的杜绝私人粮商囤积居奇的机会,增加其收粮的成本。

    这就是『落地』了……

    至少是一只脚站在了地面上。

    至于将来能不能踩实,那还要具体的执行。

    为此,贾诩还列出了预防反扑的三个办法。

    首先就是以骠骑金币,或者叫做骠骑金铢来制衡土地交易。

    规定大宗土地交易,必须使用骠骑金铢。市面上流动的以铜币居多,银币次之,金币很少,即便是大宗货物,也有很多商贾现在是使用飞钱了,而贾诩制定田亩交易必须用实体的骠骑金铢进行交易,不仅是加大了土地交易的成本,并且可以随时控制和收紧供应……

    斐潜觉得,这似乎有些后世银行通过货币调控市场的雏形了。

    第二,贾诩建议斐潜准许山东的士族豪右,可以用超出其爵田的土地,按照比例换取盐铁引,或是西域引等,这样不至于让山东的士族豪右觉得自己亏得太多,而且也可以将这些原本目光都死死钉在土地上的家伙,引导其转换产业,将土地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

    第三,巡检力量的不足,也是必须要加强的,可以组织没有土地的青壮,参加巡检义从,在此期间,可以穿军袍,服从巡检指挥,同时获取低息贷款购置荒田的使用权。这些身着赤袍的『巡检义从』,可以最快速度的补充乡野的一般性的战斗单位,也同样是土地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地方豪右想要对抗的时候,必然也要掂量三分。

    贾诩林林总总,条条款款,讲述了许多。

    基本上都是从他在陇右关中实际经验总结而生,也结合着贾诩本人的思考和探索,闪现着其智慧的光华。

    斐潜听着,不时点头。

    只不过,到了最后,贾诩似乎又是老毛病犯了,眨巴着眼看着斐潜,轻声说道,『主公啊,其实臣还有一个上策……』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